員工天地
心路體會
新時代的中國充滿生機,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,也是一個需要你我共同奮斗的時代。黨的十九大提出: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。這是對當前對我國國情的最好闡述,新時代需要新氣象,新時代也有新要求。國家在號召全體人民繼往開來,齊心協力,為建設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。
我們對新時代的中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,也對其歷史方位進行了新的判斷,這是基于對過去中國的總結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所產生的。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改革開放,因為我們認識到其中的必要性。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如果故步自封,不懂得借鑒他人的長處,不學習優秀的文化技術,那么在歷史前進的潮流中是注定會被淘汰的。我們國人知道中國共產黨的初衷是什么、初心是什么,我們深知:要想改變,就必須對內改革、對外開放。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,也是發展社會主義中國的不二法門和必經之路。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,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,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不竭源泉。
1978年11月,一個寒冷的夜晚,一個普通的夜晚。安徽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,冒著砍頭的風險簽下“生死狀”,將村內的土地分開承包,大改以前的集體勞作模式,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。當年,他們就獲得了大豐收,贏得了鄧小平同志及黨中央的高度贊賞。我們知道,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、人口眾多的大國,土地在人們尤其是農民心中有著比天高的地位,而這18位農民他們就是不忘初心,敢于嘗試,敢于創新。各行各業,只要努力勤奮,多思考,就會有所突破,這也是在為偉大的中國開辟未來。我們要毫不動搖的發展經濟,發展生產力,搞活市場經濟。正如鄧小平同志告誡我們的那樣“不爭論,發展才是硬道理”。
當代中國,我們更需要這種開拓進取、奮勇爭先的品質和擔當。21世紀,中國正在加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,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讓全體人民富起來,我們就需要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。我們欣慰的看到當代中國人自信努力的面貌,他們或許普通平凡,亦或許身居高位,但都在為這個民族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,兢兢業業,任勞任怨,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希望。盡管各個階段的任務不同,奮斗的目標也不同,但歷史總是有相似之處的,我們在當代的建設中要適時的回頭看,不忘初心,才能得始終,才能更加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。
未來不可期,未來也很美好。再長的路,也是一步一步走下去的;再大的困難,只要團結一心,也沒有過不去的坎,我們欣喜的在十九大報告中體會到了這一點。“初心”和“使命”,這是我們的堅持,亦是我們貫徹的思想 。什么是愛國,就是把自己的努力落到國家建設的實處,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為國家發光發熱,我們堅信中國這艘巨輪會駛向一個光明的彼岸。
夏志遠